引言
当前,防控疫情的鏖战正在紧要关头,学校已经下发了延期开学的通知,教育学院学子遵守有关规定坚守在家中。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防控工作部署要求,教育学院积极倡导老师们开设微爱助力,齐心战‘疫’微课程,引导和帮助师生们开展自主学习。在这个特殊时期,让我们师生一起,停课不停教,延期开学不停学,用实际行动齐心战“疫”,共克时艰!
主讲人简介
漆涛,贵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教研理论与实践。近五年,发表CSSCI来源期刊3篇(第一作者),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篇;主持部级课题1项。
主讲内容
自2019年开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改用“教学案例”替代了原有“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从2019届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中可以发现,教学案例相比过去的毕业论文而言,更容易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改进、在写作中言之有物。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小学教育专业仍然会要求学生写作教学案例。然而,同学们在遇到“新事物”时,难免会手足无措,故有必要再次向相关专业的同学交待教学案例的写作要点。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从“教学案例”四个字来看,无非是要求同学们写作一个和“教学”相关的“案例”(故事)。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在评判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放大了“教学”的范畴,将所有同小学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均纳入到“教学”之中。这其实为同学们提供了广大的写作空间,也就是说,所有和小学教育相关的教师、课程、教学、管理等问题均可作为同学们的思考切入点。
二、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
对于教学案例而言,最重要的便是我们选择一个怎样的“故事”来呈现。之前,由于同学们对“与教学相关的案例”理解不够深刻,就会在论文中完整地呈现三五个“教学实录”。心想:你不是要和教学相关的例子吗?那我就给你摆三五个例子(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上来!例子(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还不够吗?没关系,我再加五个!
这是因为同学们过分地关注了“案例”二字,而忽视了作为毕业设计的教学案例是一项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作为一项科研活动,我们的研究一定是问题驱动的。也就是说,我选择的案例是能够回应我们一开提出的那个“问题”的。再换句话说,教学案例要求我们将一个“与小学教育相关的故事”,作为研究我们关注的是这个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启示就直接指向了你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这个困惑也就是我们的研究问题。
因此,我们选择的“研究问题”就直接决定了我们选择案例的大小和长度。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关心的问题是“教师如何上好《江南春》一课”,那么你的研究主要就是锁定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很具体的一堂课,相关的教学实录和研究设计等就可以纳入到我们的研究之中。如果你关心“教师如何教山水田园诗歌”那么一堂课可能就不够,你需要进一步拓展你研究的素材,相关的单元和其他内容都应该纳入到你的研究。如果你进一步关心“教师如何进行古诗文教学”那么这个范围就更广了。
除了教学问题之外,小学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例如课程和教材问题可能会涉及到1-6年级的整个课程体系安排;德育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班级管理问题、学生学习问题、学校发展问题等均可纳入我们自己的思考范畴。所以,一定不要将自己的研究局限到一堂课或者是一篇教学设计,你关注的写作内容应该源于你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而你需要思考地则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用到多少材料。
三、如何呈现教学案例
当我们确定了需要通过一个/一系列故事(案例)来反应一个特定的道理时(你的研究问题),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讲好这个故事。这就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用什么材料来填充故事;二是,如何组织材料让这个故事变得有意思。
关于第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做的是:(1)在你仍不清楚你自己要讲什么故事时,你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实习中的材料。建议同学们每天都能以写“田野笔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实习活动,并学会保存原始资料(如学生作业、教师教案等)。(2)当你在实习中慢慢找到感觉,在脑海中浮现出你的研究问题时,便可以通过文献阅读,明确自己需要收集哪些特定的材料,才能够满足你的研究需求。
关于第二个问题,需要特别交代的事情是:(1)讲故事的方式有很多,我们需要选择最适合的那种方式,使这个故事看起来比较用冲突感,而不至于平淡。想想我们看过的电影或者电视,如果是像《XX堡垒》一样,毫无冲突感、也缺乏逻辑时,观众一看到开始就能猜到结尾,那么这样的故事就很失败。而很多经典的电影,他们可以是倒叙、可以是插叙、也可以按其他逻辑组织起若干故事片段,但是通过导演的组织和呈现,总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因此,我们在思考小学教育问题时,就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方式来编排我们的“故事线索”。例如,按难易程度建构起知识逻辑的问题、按教师成长方式建构起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通过对学生、小组活动的重建来还原课堂教学等。(2)当我们想告诉别人一个道理时,我们通常不会讲完一个故事后就给读者说:“你猜猜我想讲什么呀?”。(你让你男/女朋友猜你的心思,我没意见。但是,你让答辩老师猜你的心思,那我就只能送你666了。)回忆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你自己讲故事时你是如何讲的?我们通常会是夹叙夹议的。这样才会让故事最后的结论看起来不那么突兀。比如说,你想告诉我一个道理“XXX老师上课特别好”,你不会丢一个XXX老师的视频给我、你也不会把XXX老师的教学设计拿给我。你会抛出一些观点,比如他上课“特别以学生为中心”,然后举一些例子作为证据;比如他上课“非常幽默”,然后你又会举一些例子作为证据。所以,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将自己的材料“打散”,然后按照特定地方式“排列”起来,同时在适当的地方对我们的材料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指向了你的研究问题。
最后,需要再次向同学们重申的是,“教学案例”它首先是教育科学研究,只不过他是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研究”。因此它必须要符合研究的基本特点,需要有问题、需要收集材料、需要组织材料、需要得出你的观点……请大家再好好体会一下我在课上说的那个证明题,做研究最关键的就是需要你们想办法用证据来证明(解释、回应)你的研究问题。最最后,透露一下,答辩老师都很严格,祝你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