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
院徽设计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1941年,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教育学系成立。2003年8月,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系与教育技术信息系合并组建教育科学学院。2019年6月,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成立,迄今已有83年的办学历史。
建校之初,大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全体学生转入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教育学系修业,教育学系成立伊始即有了第一批毕业生。教育学系先后有贵州师范大学奠基者暨首任校长、教育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王克仁等一批学养深厚的学者执教于此,形成了良好的学术、育人传统。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教授18人,副教授26人,博士36人,博士生导师8人。省管专家1人,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省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1人,省哲社青年创新人才2人,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3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5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负责人3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先锋”2人,贵州省“金课”14门,贵州师范大学首届香樟名师1人,思贤名师10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3个。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平台建设,现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4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教育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其中教育学、小学教育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学科先后获批贵州省区域一流建设学科和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教育技术学获批国家级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项目、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小学教育获批国家级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改革项目。教育技术学和小学教育专业通过师范专业认证。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在省内专业评估中均排名第一。
学院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综合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贵州师范大学);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教育学校外实践基地,贵州师范大学—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创新实践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1项教育部高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教师教育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2个省级示范中心:贵州省教育厅教育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贵州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3个省级创新团队:特色教育强省战略研究创新团队、贵州师范大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团队、贵州师范大学家庭教育指导创新团队;2个省级学术先锋号:贵州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贵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1个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贵州省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1个省级培训基地:贵州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改革试点单位:贵州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单位。
学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先后举办了“面向高质量教育:目标与路径”等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近10场。2019年设立“大夏杏坛”系列讲座,先后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近80场,增强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力。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8项。出版著作15部、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近800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7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2项。
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努力创新党建思政工作载体,不断提升工作特色和育人实效。学院党委获得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3个党支部获得省高教系统“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1个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支部荣获贵州省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多个党支部被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获批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学院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营造朝气蓬勃的学院氛围,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加强制度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已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经典、专业特色活动“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党团组织坚强有力,学院文化丰富多彩,为学院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阔步迈进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路上,教育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育人初心和建院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厚积薄发,锐意进取,服务区域教育腾飞与教育强国战略,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和科学发展,谱写贵州教育事业发展新成就的壮丽华章!
(数据截止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