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自我,共创辉煌
第十九届“挑战杯”已拉开帷幕,它是一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竞赛,更是一次对自我的挑战与超越。无论你是初露锋芒的新生,还是经验丰富的挑战者,都能在此一展身手。本期推文将向大家介绍"挑战杯"赛事的详细内容,快来和我一起了解看看吧!
青春集结,挑战新程
01什么是挑战杯?
挑战杯每两年举办一届。一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俗称“大挑”,在奇数年举行;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俗称“小挑”,在偶数年举行。今年举行的是“大挑”。
02参加“挑战杯”的意义?
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锻炼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个人的创新能力,积累科研经历,拓展人脉,提高就业和升学竞争力。
多维赛道,展现自我
1、主赛道:
科技发明制作赛道: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该赛道主要聚焦于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包括新的技术、产品或工艺等的发明与制作,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要求学生针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见解,反映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赛道:侧重于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学术论文展示其在某一学科方向的研究深度和创新点。
2、专项赛道:
红色专项赛:具体围绕与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相关的内容展开作品创作与研究,旨在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黑科技专项赛:聚焦于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颠覆性的科技成果,鼓励学生探索新兴科技领域。揭榜挂帅专项赛:通常针对特定的社会需求或技术难题发布榜单,参赛学生需要揭榜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成果。
知晓赛程,逐梦前行
报名方式
根据学校或学院发布赛事通知,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学校要求填写相关报名表格,提交参赛作品及相关材料,如申报书、研究报告等。
组队要求
参赛对象:2025 年 6 月 1 日以前在高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
团队人数: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 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合作者不得超过 2 人。凡作者超过 3 人的项目或不超过 3 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作者不超过 8 人。团队参赛主赛道人数不超过八人,专项赛道不超过十人。
团队构成: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组建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团队。
回顾风采,榜样引领
第十六届挑战杯
2019初露头角,点亮创新火种!
参赛作品共有188件,4项进入省赛,于赛事舞台初露头角,开启逐梦新程。
第十七届挑战杯
2021 渐入佳境,雕琢科研成果!
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荣获专项优秀组织奖,参赛作品《新冠疫情条件下城乡中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及现状报告》荣获全国三等奖。
第十八届挑战杯
2023巅峰突破,铸就荣耀华章!
本届“挑战杯”,参赛作品达1388件,创历史新高,成绩也再攀高峰。国赛获奖17项,其中美术学院表现尤为突出,勇夺我校在“挑战杯”国赛中的首个特等奖,书写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佳战绩,为学校争得了无上荣耀。
第十九届挑战杯
2025等君入场,续写荣耀新篇章!
转自香樟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