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首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黔灵论坛——小学教育发展分论坛在学校东校区会议中心一楼圆厅成功举办。论坛由教育学院副院长杜尚荣主持。
教育学院院长任胜洪致欢迎辞,强调当前须增强教育科研能力,推动教育积极回应现实需求、引领时代发展,并逐步推进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深度服务贵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教育强国建设。
主旨报告环节由李纯教授和吴金航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李森作题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从多维度指出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实现质量追赶、结构优化与创新驱动三大目标,并提出基于系统论的贯通培养方案。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张学杰系统介绍了我省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强基行动中的实践与成效。
西南大学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天平围绕课堂观察与评价的有效方法作了深入阐述,建议构建整体性课堂评价体系。
贵阳市实验小学校长黄金清分享了以生态教育理念推动“五育并举”的校本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教授提出课程育人应遵循“一定位、两原则、三层级、四策略”的基本框架。
南京师范大学乔雪峰主任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小学教育的新路径。
成都市龙泉驿区教科院院长吴璀以“四青书院”为例,阐释了组织变革对学校治理的推动作用。
学院社会服务部主任韦文华汇报了教育学学科在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分论坛一(小学名师名校长组)由乔雪峰教授主持。教育学院卓毅教授作题为《小学传统文化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诗意探索》的报告;贵安附属小学副校长杜文佳作题为《基于“香樟精神”的育人理念与实践探索》的报告;北京市黄城根小学贵阳分校校长罗勤作题为《让校园里的每个生命都被看见》的报告;华润小学总务主任朱林作题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小学“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优化与升级》的报告;大方县万松实验学校校长冯萍作题为《在共同体中拔节生长:我的专业成长与区域教研的双向奔赴》的报告;遵义市汇川区第二小学校长张秋萍作题为《为何 何为 何往》的报告;铜仁市清水湾小学副校长杨柳作题为《点燃兴趣之火,深耕思维沃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的报告;遵义市长征小学校长徐中华作题为《课程筑基,特色赋能——基于“爱•智慧”教育的小学实践》的报告;教育学院吴陈兵副教授作题为《2022版新课标理念诠释》的报告。
分论坛二(小学教研员组)由王天平教授主持。贵阳市教科所副所长陈健作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样态探索》的报告;基础教育学院副院长王雅克作题为《从知识传递到思维赋能:构建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育新范式》的报告;教育学院学科办主任漆涛作题为《中小学教研活动的要素与模型》的报告;铜仁市教科所所长唐文建作题为《教科研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报告;教育学院刘慧琴副教授作题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的逻辑与向度》的报告;黔南州教科所教研员吴兴鑫作题为《推动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黔南实践与探索》的报告;毕节市教科所小学教研室主任蒋菊岚作题为《区域教研共同体驱动小学语文高质量发展的“毕节经验”》的报告;六盘水市盘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晓作题为《深耕课堂·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小学数学教研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教育学院黄河教授作题为《赋能教研新动能:从隐性经验到显性成果》的报告。
随后,专家们就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展开热议,由胡守敏教授主持。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主任邵征锋作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汇报,与会专家围绕用人需求、小学教师素养需求、小学教师发展建议等方面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旨在汇聚学术智慧与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与会人员通过前沿理论与创新实践的深度碰撞,为推动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责任编辑] 一审(校) : 田灿雲; 二审 (校) : 李帆; 三审(校) : 胡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