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齐心战“疫”|李旭博士倡导通过叙事反思当下
发布日期:2020年02月24日 16:51      点击:

引言

当前,防控疫情的鏖战正在紧要关头,学校已经下发了延期开学的通知,教育学院学子遵守有关规定坚守在家中。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防控工作部署要求,教育学院积极倡导老师们开设“微爱助力,齐心战疫”微课程,引导和帮助师生们开展自主学习。在这个特殊时期,让我们师生一起,停课不停教,延期开学不停学,用实际行动齐心战“疫”,共克时艰!

主讲人简介

李旭,学前教育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前教育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生活世界、幼儿园课程。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等科研项目。在《学前教育研究》、《教育学报》、《全球教育展望》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幼儿教育导读(教育科学)》、《青少年导刊》全文转载。

主讲内容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故事之中,或者说都生活在故事编织的意义之中,故事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叫做“现实”的东西。或许有人会说,怎么可能,有时候故事恰恰是谣言,会带来“事故”。是的,对于谣言,相信在这段时间,大家并不陌生,甚至分不清谣言与真实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这正是我想要和大家谈的第一个问题:当我们面临无法区分真实与谣言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要区分真实与谣言,不要说在当下非常时期,即使平时要做到这一点也非常之难。当我们试图去区分真实与谣言时,其实是在向外追求“真”,探寻真实、真相、真理。这谈何容易?!但是,在当下战“疫”的非常时刻,我们可以将之暂时“搁置”,退而求“善”。“善”是我们当下可以选择和探求的,因为它首先是向内的、指向自我的,就像孟子所说的“反求诸己”,通过反思自身与当下的关系达到对“善”的把握。那么,当下最大的“善”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对当下疫情的关心、关注乃至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多问问自身能为当下疫情的消退做点什么?不论是积极地投入到疫情战斗一线,还是在关键时段静静地呆在家里自我隔离、减少自己和他人的感染风险,或者……这些都是贡献,即使是最细微的贡献,也能积细流以成江河。

今天我要给大家谈谈第二点: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家乡我们大多都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在家隔离期间,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我的建议是“叙事”,通过叙事反思当下,通过反思性叙事理解当下。显然,叙事主体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那么,我们“叙”谁的“事”、“叙”什么“事”?

首先,“叙”投身于疫情战斗中的平常人之事。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叙”战“疫”中的英雄之事?在此我想说,英雄毕竟离我们大多数人太过“遥远”,少有人能够真正接触到,容易带来失“真”的风险;疫情战斗的最终胜利需要英雄的引领和表率,但更需要千千万万的你、我、他(她)的参与和贡献。而且,关注作为平常人的你、我、他(她)的故事,恰恰是叙事所追求的方向。我们要主动关注、关心我们身边的人在疫情战斗中的平凡故事,将他们的故事记下来,并将之与大时代、大格局建立联系,让我们理解平凡人的伟大之处。

其次,“叙”疫情当下的自我之事。灾难最令人珍视的价值在于可以让我们对自我展开反思。疫情当下,我们处于同一命运共同体之中,没有谁能逃离这一共同体。我们可以反思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或许看似细微的行为习惯,也会对疫情发生的当下带来或好或坏的“蝴蝶效应”,作为一份经验或教训,通过反思把它叙述出来。我们可以反思我们当下的言行举止,有没有吸取过去的经验或教训,维持或改变好的或糟糕的行为习惯?处于当下的我们,究竟在疫情战斗中做出了何种贡献、还能不能做得更好更多一点?通过对我们的过去和当下展开反思,我们更有希望收获未来的胜利和成功。

第三,“叙”疫情当下与我们专业相关的事。疫情时期是学习的特殊时期,不仅考验我们学习发展的适应能力,更考验我们结合实践展开专业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反思疫情当下所学专业的适应与发展,关注、关心我们的专业服务对象,考虑为处于疫情中的他们做点有益的事。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做法展开叙事研究,在叙事反思中不断调整、完善专业做法,为他人做出专业贡献。

最后,将平常人之事、自我之事及专业之事三者融为一体,进行整体的叙事安排,书写一个体现时代背景,融他人、自我及专业服务为一体的战“疫”故事。如此,我们才算没有辜负此次疫情带来的学习机会,在反思性叙事中关注、关心了他者,也发展了自我。

汤姆•斯潘鲍尔(Tom Spanbauer)说过:“唯一能使我们不随风而逝的,就是我们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命名,给我们定位,让我们彼此相连。”通过反思,“叙”当下战“疫”的故事,让我们更能看清楚自己、理解他人,让我们更紧密团结、获得集体的力量。我们相信,我们必将获得最终的胜利,拥有更为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 一审(院) : 田灿雲; 二审 (院) :李帆; 三审(院) : 胡长华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联系电话(传真):0851-83227284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邮编: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