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前,防控疫情的鏖战正在紧要关头,学校已经下发了延期开学的通知,教育学院学子遵守有关规定坚守在家中。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防控工作部署要求,教育学院积极倡导老师们开设“微爱助力,齐心战疫”微课程,引导和帮助师生们开展自主学习。在这个特殊时期,让我们师生一起,停课不停教,延期开学不停学,用实际行动齐心战“疫”,共克时艰!
主讲人简介
史秋衡,厦门大学教授,教育部高评委(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厦门大学高教质评所所长,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育学院院长。专业特长为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经济与管理。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和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8次。独立或第一作者出版8部专著,第二作者或副主编出版8部著作;在国内外权威报刊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
主讲内容
在毕业季与迎新季交替之际,思考优质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以及新生应如何度过大学时光这样的问题是合时宜的。一直以来,优异的课业成绩被视为“优秀”的黄金标准,也是优质毕业生必备的条件。然而,它并非优质毕业生的全部。实际上,评判一个毕业生是否优秀,除了客观的课业成绩和就业情况,更应关照其毕业前的在校体验、素质养成、就业能力预备和毕业后雇主评价等多方考量。
那么,大学期间学生应该培养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毕业后适应未来呢?《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有三类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一是高级认知技能(比如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社会行为技能(比如团队工作能力),三是能够预测适应能力的技能组合(比如推理能力、自我效能)等。这些技能的考量应该分解到学生从大学起各个年级节点上的过程性评价,动态促进个体能力结构的内化,关注不同年级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帮助学生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尤其在当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无疑是对青年大学生智能素质提出的严峻考验,非常时期学生应该学会对这四种基本学习能力进行重新设计、重新组织、甚至重新构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处理各种矛盾,这是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完成的任务,也是疫情当前应该成长的能够抵抗疫情的正能量。
疫情带来死亡和伤害,也引发反思和应对。抗击疫情中,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塑造健康的体魄,更要提高对自我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主动提高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优质毕业生应该具备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包括传染病防治素养。当然,健康素养的养成不应仅仅依靠学校,更有赖于自身的重视和努力。疫情当前,大学生要学会从家庭、邻里、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汲取丰富的教育资源,积累健康知识、沉淀健康理念、养成健康品性,提高健康技能。
总而言之,社会瞬息万变,学生的成长和成功不能单纯以专业成绩、证书等级等客观方面作为培养目标,而是个人品性人格的健全,对素质养成的恰当内化,对个体价值的不断追求。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对社会的预备能力,包括压力应对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竞争能力等都应成为对大学生成长与成功的关键要素。
[责任编辑] 一审(院) : 田灿雲; 二审 (院) :李帆; 三审(院) : 胡长华